随着汽车反垄断的逐步深入,各类反垄断措施也随之出台。有消息称,国家质检总局将把“海淘车”纳入三包范围,届时,“海淘车”作为打破车商总经销模式的一种方法,或将迎来一个春天。
什么是海淘车
“海淘车”在中国车市由来已久,由于缴纳完整的关税,通过贸易公司正常进口,所以并不违法。这些车绕过了车商授权进口渠道,且按照美国或者欧洲的法规生产销售,所以这类车在市场上被称为“美规车”、“非中规车”或者“大贸车”、“海淘车”。简单来说,就是非指定经销商在国外经销商处购买车后,通过海关进口到中国的车。
未经证实的统计数据显示,2012年中国美规车总销量约为12万辆,与2012年超过100万辆的豪华车销量对比,美规车销量仅占后者约10%。但美规车通常以国内售价超过50万元的宝马、奔驰等品牌豪华车为销售主力;如果仅统计国内售价超过50万元的豪华车销量,美规车销量占比可能达到20%以上。(数据来自凤凰网)
“海淘车”的价格优势
“我是两年前从上海的一家贸易公司购买的宝马x5,当时4S店价格超过100万,我的车75万元,足足便宜了25万元。” 从发票单据来看,这款车美国售价近40万人民币,加上28万元关税和两三万杂费,贸易公司赚了5万元。“这个利润我觉得是合理的,4S店的价格太离谱。”这是一个购买“海淘车”的车主的切身经历。
“海淘车”因为不受厂家指导价的约束,所以定价比较宽松,通常依照中规车(即中国指定经销商的销售车型)而对,一般比中规车低10%左右,甚至达到20%。一般豪车的价格都在百万以上,10%的差价就有十几万,这对于在反垄断政策下降价几万的车型来说,无疑更具有吸引力,也更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。
“海淘车”存在哪些制约?
“海淘车”虽然在价格上存在一定的优势,不过车型本身因为并非针对中国市场开发,许多配置上并不能适合中国国情,甚至因为某些配件与中国法规产生冲突,而影响到上牌等问题。例如车载电脑为英文、转向灯为红色、仪表盘标记为英里等情况。要适合国家法规政策,需要对其中部分配置进行更换,其产生的费用相比优惠的款项已相差无几。
另外,总经销商为维护其利益,对于“海淘车”,4S店并不给予保修,虽然有消息称国家质检总局将把“海淘车”纳入三包范围,不过在政策为出来之前,“海淘车”似乎仍要接受其“黑户”的称号。
“海淘车”需要政策的保护
汽车行业之所以出现垄断情况,是因为其产品只能在指定的经销商处购买,这本身便是一种行业垄断。另外,地方保护主义、国家调控不均衡也为汽车垄断提供了市场。“海淘车”虽然在价格上能对汽车垄断造成一定的冲击,但因为其没有政策的保护,及其车型配置与中国国情的不匹配,“海淘车”要想成为反垄断的可行措施,政策支持是必须要推进的。